經過多年綜合治理,我國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態環境大為改觀,一批城市探索出轉型復興之路,實現由“黑”轉“綠”的蛻變,成為特色生態保護修復、全面綠色轉型的典范。
不過,部分資源枯竭型城市生態基礎薄弱、歷史欠賬多、持續治理投入大,生態修復工作仍顯滯后。接受《瞭望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的部分基層干部建議,隨著資源枯竭型城市生態修復走向深入,必須啃下“硬骨頭”,科學制定問題整改和恢復治理方案,恢復
礦山生態環境,加大對這些城市實施生態修復的支持力度。
安徽淮北曾經的礦區如今改造成南湖濕地公園(2021年11月25日攝) 韓旭攝 / 本刊
“瘡疤”逐漸愈合
位于安徽淮北市中心的綠金湖濕地公園正在進行景觀提升,曾經的礦區如今變成了親水公園,一派江南濕地園林的風光。不僅是綠金湖,由南湖、乾隆湖、綠金湖、碳谷湖、古樂湖、朔西湖等六大塌陷湖泊組成的100多平方公里的中心湖帶,成為淮北市一道亮麗的風景,而這條湖帶以前就是采煤帶。
淮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朱成文說,淮北60多年來累計產煤11億多噸,采煤沉陷區總面積超過全市土地總面積的十分之一,經過十多年生態治理,淮北市累計投入資金150多億元,共治理塌陷地21萬畝,治理率近50%,形成“深改湖,淺造田,不深不淺種藕蓮”“穩建廠,沉修路,半穩半沉栽上樹”的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模式。
近年來,生態修復、綠色發展逐漸深入人心,厚植綠色發展理念給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插上了“綠色翅膀”。寧夏石嘴山市位于賀蘭山腳下,年采煤量一度高達2000萬噸,無序開采和生態治理恢復不到位導致滿身是寶的賀蘭山滿目瘡痍。
2017年開始,石嘴山打響賀蘭山保衛戰。整合投入各類資金近120億元,對保護區外圍重點區域132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煤礦等進行集中整治,并投入26億元治理修復面積34萬畝。如今,200平方公里挖煤采石造成的歷史“瘡疤”逐漸愈合,野生動植物種群數量穩定增長,賀蘭山自然生態本底正在逐步恢復。
“圍繞賀蘭山石炭井溝8處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區,石嘴山市組織百余家單位啟動了賀蘭山分片包植增綠活動,今年計劃植樹1.2萬畝,于4月底完成。”石嘴山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吳韶山說。
在轉型道路上,一些資源枯竭型城市探索“綠色、循環、低碳”的高質量發展模式,建立有利于生態修復的體制機制,在更高層次和站位上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各項任務的落實。
黑龍江鶴崗市先后生產了10多億噸煤炭,有力地支援了國家經濟建設,工業結構、百姓生活,皆以煤為源。在實現煤城由“黑”轉“綠”的蛻變中,鶴崗著力完善立法和生態環境治理體制機制,強力實施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。
“鶴崗先后出臺了百余份生態環境保護文件,建立了13個綜合協調機制。”鶴崗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楊光輝說,900余公頃歷史遺留廢棄礦山及采煤沉陷區、塌陷區得到治理,解決了一批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問題。
依舊任重道遠
西部某省一資源枯竭型城市采煤歷史已有117年。記者近日走訪該市一村莊發現,廢棄的礦區仍留有不少當年的建筑,礦井周圍的煤矸石已經堆積成一個幾十畝的土坡,煤矸石裸露在地表,植被稀疏。
因為當地堆積的煤矸石眾多,也成了周邊村民挖取石頭的重要地點。每當下雨,村內的道路都會被沖刷成黑色。在礦井旁,幾個村民正在操作挖掘機將煤矸石挖出裝車。一位村民介紹,他們會將這些煤矸石賣到附近的石場,磨成粉后出售。“當年整個鎮都是礦區。”該鎮相關負責人說,一些煤矸石長期堆積的地方,他們也無力去處理,只能由村民們自行取用或者挖去售賣。
采訪中,記者發現,部分資源枯竭型城市全面改善生態,還面臨一些待解的難題。
例如,近年來,寧夏下力氣推進賀蘭山生態保護修復,取得一系列可喜成績,但依然有不少頑疾對賀蘭山的健康形成威脅,特別是在賀蘭山生態深度修復過程中,遭遇的煤層自燃問題頗為棘手。
位于寧夏北部、賀蘭山中段山間腹地的汝箕溝礦區,煤層自燃已有三百余年歷史??辈毂砻?,煤層自燃在燒損珍貴“太西”無煙煤的同時,排放大量有害氣體,造成山體裂縫、塌陷等地質災害。煤層自燃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問題,特別是采取剝離挖除火源的方式,意味著一定程度上重啟采煤作業,分寸很難把握。
下大力氣啃“硬骨頭”
當前,資源枯竭型城市綠色轉型取得階段性成果,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,但生態修復仍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,剩下的多是“硬骨頭”。安徽、吉林、黑龍江、廣西、寧夏等地受訪基層干部建議,隨著資源枯竭型城市生態修復走向深入,應加大支持力度,鼓勵各地探索生態治理新模式,破解相關技術瓶頸,使礦山修復和綠色發展有機統一。
一是多方開拓渠道,籌集生態修復資金。目前,礦山環境治理、黑臭水體治理、土地資源保護、礦產資源開發、節能減排政策落實、城區綠化管護等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,以推動生態持續好轉。
二是盡快完善治理方案,破解煤層自燃、采空區治理等技術瓶頸。廣西合山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吳建昆認為,采空區治理技術難度大,現在只是做到了局部重點檢查,未來必須通過監測、鉆孔模擬等全面評估采空區隱患,分批次做好治理。寧夏一些基層干部認為,煤層自燃要集思廣益完善治理方案,加快推動寧夏、內蒙古等地煤層自燃治理。
三是鼓勵創新治理新模式,解決好治理后續問題?;幢笔心虾珗@運營管理公司綠金湖
項目部部長周偉說,綠金湖是全國地級市城區面積最大的人工內湖,每年除持續治理、景觀提升等,日常運營、植物養護、設施維修等需投入七八百萬元。收支差距較大。在修復生態環境的同時,必須加強生態修復創新應用研究,實現生態、社會、經濟效益的統一。